2023年,汽车市场风云变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价格战开启、消费者趋于理性的趋势之下,中国汽车产业喜忧参半。有喜,月销量渗透率首破40%、理想扭亏为盈、小米汽车揭开面纱、比亚迪年销量破300万台;有忧,广汽三菱、威马汽车、天际汽车、爱驰汽车、自游家汽车相继退市、超一半4S店陷入亏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这幅战局图的发展,在车企人事变动之中可见一斑。
高管是一家企业的方向盘,一位贤才不仅能将企业导向正确的方向,甚至能像以下这一位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2023年1月26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时任社长的丰田章男将于4月1日卸任。之后接替卸任的内山田竹志担任丰田汽车公司的会长一职,而掌握实权的社长一职,则是由雷克萨斯品牌负责人、执行董事佐藤恒治接任。
丰田章男是丰田家族第四代长孙,在任期间带领丰田汽车反超大众集团,实现连续三年全球销量冠军。
在车迷眼中,丰田章男的人格魅力非常立体:多次发表贬低、抵制新能源的厥词,同时大力发展汽车运动,扶持GRMN部门,打造出86、BRZ、GR Yaris这些叫好叫座的“活化石”级车型,在电动车大行其道的现在特立独行,属于现代丰田的灵魂人物。
然而“骨气”是把双刃剑,大潮来临,丰田2022年销量同比下滑成无法辩驳的事实,为了品牌未来发展,丰田章男退居二线无可厚非。
回到国内,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长城汽车原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凤英加盟并出任总裁一职,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向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汇报。
和丰田章男的降级不同,王凤英的加盟是何小鹏的一次“分权”,两人平起平坐。“王凤英主内,我主外”何小鹏曾调侃地说。
王凤英负责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这一年来,效果是喜人的。经过大刀阔斧的SKU精简,小鹏G9改款后首月销量突破4000台;P7被重新“盘活”,在新老产品交接过程中很好地起到了临时桥梁的作用;小鹏G6斩获20万级中型纯电SUV销冠;刚刚上市的小鹏X9赢得不少的好口碑。
上个月小鹏再破2万,连续6个月销量正增长。虽说以上成绩不能全部归功于王凤英,但这也可以称为新势力最有效的一次人事变动。
小鹏今年也有不少离开的例子,如前自动驾驶副总裁谷俊丽加入奇瑞,原互联网中心副总经理刘凡凡去了蔚来,自动驾驶的副总裁吴新宙去了英伟达。
央企方面,2023年2月23日,徐留平不再担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而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担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8月31日,邱现东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23年3月3日,东风汽车按照中央企业领导人任职年龄有关规定,免去竺延风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10月27日杨青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徐留平和竺延风两位老将分别主导了红旗的崛起、电动化转型,和岚图、猛士的推出,两位标志级别人物的掌舵,是一汽、东风这两家央企“大象掉头”之路的一颗定心丸。
传统车企方面,长城的任免显得最为果断。11月,长城宣布刘艳钊兼任魏品牌和坦克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出任哈弗品牌总经理,原坦克500的商品总监谷玉坤将担任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
长城子品牌众多,人事管理的成本也会较高,三位高管的任用牵涉三大子品牌,长城的果断和自信更多的是由于哈弗和坦克的成功,同是子品牌复杂的还有奇瑞,但这边厢过得就不是太好了。
早在4月份,奇瑞重新梳理了旗下子品牌,形成了奇瑞、星途、捷途和iCAR四大品牌布局,但仍然属于“起了个大早,干了个晚集”,2023年人事变动频繁。
奇瑞副总经理贾亚权在2月离开奇瑞,短短6个月后重新回到奇瑞担任奇瑞O&J营销公司总经理。
9月5日,向东平加入奇瑞汽车担任副总经理兼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一职,主要负责奇瑞营销服务中心。
11月,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卸任了奇瑞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的职务,由鲍思语接任董事长,尹同跃担任该公司董事。
奇瑞汽车2023年销量188.1万辆,同比增长52.6%,出口占了一半,然而电动化转型仍是缓慢。高管今年变动频繁,很大程度上与电动化转型以及品牌重塑有很大关系。
2023年年底,长安汽车旗下两大子品牌宣布高管变更。
朱华荣代替谭本宏出任阿维塔董事长,阿维塔副总裁陈卓升任阿维塔总裁;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出任深蓝汽车董事长,深蓝汽车CEO仍为邓承浩,同时邓承浩于12月初升任长安汽车副总裁。
此前缸哥做过一次分析,包括上汽的智己、吉利的极氪、东风的岚图,甚至如广汽的埃安和长城的魏牌这类“二代品牌”在内,凡是有“背景”的新品牌,都没有出现过类似阿维塔这次集团老大亲自接手的情况,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作为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关键的一年,2023年已成历史。放眼未来,汽车行业依然充满机遇,高管的来去,总的来说还是资源的再分配,无论有效与否对于行业整体都是好事。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备战2024年更卷的新能源全球车市,中国肩上的责任将越来越重,2024年的车圈将会有什么新血液的注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