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车企的“充电焦虑”突围战,被比亚迪撕开一道新裂缝。
3月17日,比亚迪用一场技术发布会向全球汽车行业甩出王炸:搭载兆瓦闪充技术的全新超级e平台,让电动车5分钟补能407公里,1秒续航增加2公里。这是继比亚迪今年发布的天神之眼、灵鸢技术之后,又一个大招。
当行业主流还在冲刺800V高压架构时,比亚迪直接跃入“千伏时代”,用全栈自研的1000V架构,将电动车与燃油车的补能终极对决提前推向高潮。这场看似简单的参数竞赛背后,一场关于能源革命主导权之战已经打响。
比亚迪此次发布的全新超级e平台,直接将充电功率推至1000kW(1兆瓦),充电倍率突破10C,用“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数据,将电动车的补能效率提升至燃油车加油的同等水平。
这组数字背后,是比亚迪从芯片、电池到充电桩的全产业链“突破”——
自研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比行业主流产品耐压值高出50%;3万转永磁电机的转速,性能表现超越V12发动机;通过技术创新,重构锂离子通道将电池内阻降低50%的技术,更让“兆瓦闪充”快速走向量产车。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我们的追求,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在充电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
比亚迪的野心不止于造车——规划中的4000座兆瓦闪充站,搭配可兼容普通快充桩的“双枪充电”黑科技,实际上是在构建一套新的补能标准。
就像当年特斯拉用超充网络绑定用户,比亚迪正试图用“千伏生态”重新定义游戏规则:当友商还在为匹配800V架构升级供应链时,它已用全栈自研能力将战场拉升至下一个维度。
更关键的是技术落地速度极快。预售27万元起的汉L、唐L车型全系搭载兆瓦闪充,这同时意味着比亚迪要将“加油级充电”体验下放到主流价格带。
更“危险”的是其“技术平权”战略的延续——从将高阶智驾打入7万元市场,到用DM-p混动技术通吃全品类,比亚迪正在编织一张覆盖10万-50万元市场的技术巨网。当补能效率不再成为短板,燃油车的日子更难了。
行业视线之外,比亚迪的手伸得更长。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透露:比亚迪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其最大输出能力可以达到1360kW,未来将规划在全国各地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
4000座兆瓦站铺开,配合比亚迪光伏储能业务,一个“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网络已现雏形。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王传福将“油电同速”称为企业参与全球能源转型的宣言——电动车与充电网络,正是比亚迪手握王牌。
从自研1500V碳化硅芯片到全球首款3万转电机,从电池到全液冷兆瓦充电桩,比亚迪用垂直整合的恐怖能力,硬生生造出了一套“千伏生态系统”。
这种“既要颠覆当下,又要定义未来”的打法,也让这场竞赛已从单纯的技术较量,升级为对未来出行话语权的掌控。下一个悬念是:当充电比加油更快时,整个汽车行业会变成什么样?
文/小一
编辑/刘艺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